|
复旦MBA潜心打造新时代、新形势下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与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等国外顶尖高校合作,提供长期第二学位学习机会,让MBA学生有机会在令人神往的名校课堂上构建国际视野,落实本土行动,在职业竞争不断激烈的时代获得新的解题思路,达到自我力量和职业方向的突破。

我们正身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时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知识边界不断被突破,为帮助学生锻造不确定时代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陈锦淳(中国)
2013级复旦国际MBA、MIT双学位校友
徐兰芳(中国)
2017级复旦在职MBA、Yale双学位校友
XU Hong(加拿大)
2018级复旦国际MBA、Yale双学位校友
6月25日,复旦MBA项目副主任、国际MBA项目执行主任孙龙老师跨时区连线三位分别位于北京、硅谷和西雅图的复旦MBA、MIT/Yale双学位校友,畅谈MBA学习带来的的成长收获,洞悉职场制胜之道。同时,三位校友与来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能老师实时对话,分享不确定时代塑造确定性力量,提高个人竞争力,完成职业转型的“独家干货”。
以前瞻眼光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复旦MBAer抓住新兴赛道机会
孙龙
从专业的职业发展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国际整个就业趋势如何?复旦MBA同学职业offer的机会在哪里?热门赛道有哪些?
曹能
就全日制MBA项目来讲,近几年复旦MBA都保持了一个非常高的就业率,尤其在去年。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CDO)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日制国际MBA 96名毕业生收到工作邀约率为98.8%,创历史新高。从复旦MBA同学的就业数据来看,近五年来呈现出两个趋势:
2017年金融行业就业占比最高达37%左右,现在占比大概约占15%,咨询行业稳定在10%上下。
近五年来,复旦MBAer在信息、科技、通讯行业占比近25%。从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医疗健康行业,具有科技或者科创属性的实体企业,包括新能源、新兴制造、服务化制造业,以及消费行业,包括快消、奢侈品两个细分赛道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徐兰芳
中美两国就业市场呈现出相同的一个趋势,传统的金融和咨询行业热度消退,越来越多MBA毕业的同学选择投身科技类新兴行业。最近几年,美国科技行业招聘需求较大,像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方向都有增长趋势。
XU Hong
美国在科技行业的职位细分更多元化,比如同样是做项目管理或产品管理,它分为偏技术型和非技术型管理经理,即使不是码农出身,只要怀着一腔对科创行业的热血,也有机会入行尝试,慢慢从一个非技术型的新人成长为一个技术型的产品经理。
陈锦淳
这个时代对于拥有复合背景的MBA人才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最近这几年,不同行业开始交融,边界逐渐模糊。从我的观察来看,像是麦肯锡、BCG、贝恩等各大企业,都设置了有关数据的岗位,比如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
培养宏阔的国际视野,锻造胜任本土行动的未来领袖
孙龙
受行业发展与市场环境影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只重视人才交流、沟通、咨询方面的软技能,也关注其专业能力,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理解能力等,从复旦MBA同学们成功的求职经历来看,优秀的成功求职者都具有哪些共同特质?
曹能
我们正处于VUCA时代,应对模糊性、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做到敏捷。当个人拥有好奇心、包容心和影响力后,就会变成社会稀缺人才,拥有有趣的灵魂,即软能力。
此外,我认为应构建宏阔的国际视野,并落实本土行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读书,都需要形成对国际国内情况的宏观洞察,并通过复旦iLab行动学习等项目,积累快速解决问题的硬技能。
复旦MBA + MIT/Yale双学位,双重BUFF助力职业发展原地起飞
孙龙
面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与就业市场需求下,在复旦MBA和MIT/Yale学习对各位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助力?
XU Hong
从硬件上来看,复旦MBA适应数智时代变化,增添了很多与数据相关的课程,这十分贴合当下行业对于懂数据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从软性资源上来看,复旦和耶鲁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多与各行业优秀导师和校友交流的机会,通过汲取他们的人生与职业发展智慧经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长效赋能。
徐兰芳
|
|